学院新闻

红歌思政 铸魂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46期红旗渠大讲堂专题讲座

时间:2024-07-11浏览: 设置

红歌思政 铸魂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46期红旗渠大讲堂专题讲座

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利用红色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育人效果的客观需要。2024年7月10日下午,我院组织开展第46期红旗渠大讲堂,特邀音乐与传媒学院王霄翔老师,以“歌声里的思政”为题,为我院全体教师讲述如何挖掘红歌及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1720690057453.jpg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历程、理论思想和伟大实践,是中国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尤其是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式创新、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也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立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image.png 

王霄翔老师从个人简介、课程内容、思政挖掘、教学成果等四个方面,讲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红色歌曲与思政融合发展。其中,在思政挖掘内容中结合不同红歌主题,阐明与思政课的关系。如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歌曲中有《红旗颂》《我和我的祖国》《党啊,亲爱的妈妈》《情系老百姓》《江山》《唱支山歌给党听》等,通过引导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作品,鼓励进行二次创作,使其自主探索作品的创作背景、意义价值等,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能力,现场播放了学生情景歌剧《绣红旗》。同时,王霄翔老师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发扬家国情怀、展现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地方文化等方面将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王霄翔老师指出,教师既要站稳讲台,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又要唱响舞台,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筑牢文艺灵魂,承载中国精神;坚守人民立场,攀登文艺高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最后,王霄翔老师独唱《我爱你,中国》,以专业而深情的歌声表达满腔炽烈的爱国情感,并与我院郝南教授合唱了民族歌曲。我院闫留义教授动情歌唱《再见了,大别山》,再现大别山人民的真实生活、革命路上的军民鱼水情。各位老师嘹亮优美的歌声,赢得了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image.png 

我院院长助理郭文俊指出,王霄翔老师的精彩分享让人受益匪浅,通过接触新的知识和理论、学习先进经验,丰富我院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以其成功做法和模式为自身教学和科研创新提供灵感。同时指出,我院坚持教书与育人并举,教学与科研共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尤其是挖掘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与方式,要在加强思政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

希望下一步能与音乐与传媒学院携手共学共建,深入学习双方优势,推动思政课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有魅力的思政课课堂。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明导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庄严使命,努力建设一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为”即乐为、有为、敢为,和“六要”“八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涵式发展。

(文/敦慧琪 图/李静雯)

Baidu
sogou